四川中卫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扫一扫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加好友

开车打电话: 一个被低估的重大安全隐患

发布时间:2017-02-08 11:27

核心提示: 大部分驾驶者会自觉地避免酒驾、超速、疲劳驾驶等危及道路安全的行为,但几乎每位驾驶者都曾有过驾驶时接打电话、发短信甚至拍照、抢红包、看视频的经历。 WHO相关分析称,分心驾驶是手机使用量在全世界大幅上升后,带来的新型道路安全问题。仅20


核心提示:
  大部分驾驶者会自觉地避免酒驾、超速、疲劳驾驶等危及道路安全的行为,但几乎每位驾驶者都曾有过驾驶时接打电话、发短信甚至拍照、抢红包、看视频的经历。
  WHO相关分析称,“分心驾驶”是手机使用量在全世界大幅上升后,带来的新型道路安全问题。仅2015年,全国共查处分心驾驶违法行为40.3万起,与2014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1.1%。
  值得注意的是,车载免提电话并不比手持电话的安全度高出多少。
  危害
  开车打电话,风险为正常情况4倍
  11月2日14时,张女士在西站坐上车牌号为甘A·89***的出租车。问过目的地后,二十岁出头的司机就不再理睬她,自顾自拿起手机边聊微信边开车。“中医院堵不堵?”“中午吃的啥?”……手机两头的对话密不透风。几分钟后,聊天告一段落,小伙子又不时盯着手机屏幕准备抢单。车子在车流里杂技似的穿梭,不时猛跺一脚的刹车,让坐在后排的张女士一路紧拽安全带,大气不敢出。眼看到了目的地,张女士长舒一口气:“小伙子,你这样开车太危险!”
  2013年12月,连霍高速公路发生一起交通事故,甘AT号牌小型轿车撞上了紧急停靠在路边的一辆轿车。造成停靠车辆驾驶员左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左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正常行驶中的车辆为什么会撞上停在紧急停车道内的小轿车呢?
  事后调查显示,这是由于驾驶甘AT号牌小型轿车的驾驶员当时在使用手机,没能观察到周边道路情况。
  在社会新闻中,时常能看到这样的报道:南京司机7分钟看39次手机导致刹车不及撞死老汉、北京司机开车玩手机撞死人后仍拍照发微信、济南司机边开车边打电话撞死执勤交警、山东上游隧道中驾驶员开车打电话发生翻车事故……
  很少有人会把这些惨剧与自己或者身边边开车边使用手机的人联系起来,事实上,这是一个被低估的重大安全隐患。公安部交管局统计,68%的司机有过开车打电话的行为,打电话时反应速度慢,视野范围缩小近一半,开车打电话事故风险是正常情况下的4倍。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分心驾驶是指注意力指向与正常驾驶不相关的活动,从而导致驾驶操作能力下降的一种现象。分心驾驶目前主要表现在日常驾车过程中发生的接打电话、玩手机发微信、低头捡东西等行为。
  据统计,2015年以来,全国共查处分心驾驶违法行为40.3万起,与2014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1.1%。
  车载免提电话同样不安全
  有时,开着车重要电话来了,不接又不行,于是有了车载免提设备,能够让司机不用将手离开方向盘,一边开车一边通话。您或许会说,这样安全了吧?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世界卫生组织道路安全媒体研修班上,WHO官员特别提请大家注意,目前仍没有结论性证据证明免提通话比手持通话更安全,这源于多国学者研究的共同结论——两种通话方式均造成认知分心。
  此前,美国犹他州大学心理学家戴维·斯特耶曾对司机在行车中手持电话和免提电话的状况进行了比较,结果,没有任何区别。斯特耶解释说:“人们在打电话的时候,注意力和反应速度要下降20%。虽然他们会在开车的时候下意识地看后视镜,但实际上,他们什么也没有注意到。”科学家把这种情况称作“无意识的盲区”,即使人的眼睛从后视镜中“看到了”异状,但大脑并未进入处理状态,也就不能作出正确指令。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研究者也指出,移动设备的车载免提套件“同样会令驾驶员分心”,这并不比手持电话安全。该研究选择了20名男性司机和40名女司机进行测试,他们在开车的时候都会遇到一项视频通话测试,结果表明,让司机分心的并非是否用手握着手机通话,而是通话内容本身。当然,免提模式下显然要比用手握着通话更安全一些,但这并不重要,即便在使用免提套件下,司机依然会分心,因为他们都被通话内容吸引着。
  国际战略咨询公司凯睿安达(KGA)的赵任峰进一步指出,澳洲悉尼大学跟踪调查了1367名交通事故驾驶者并发现,8-30岁之间更容易被干扰,此年龄段驾驶者也主观上认为被干扰不是那么危险或者容易引起事故,通过对比驾龄发现,驾龄短(0-9年)的驾驶者比驾龄长(9年以上)的驾驶者更容易被干扰而引发交通事故。
  应该说,虽然耳机和车载电话解放了双手,但并没有解放驾驶人的大脑,通话过程中仍会分散驾驶人的注意力。无论是手持还是免提状态下,开车接听电话都应该被禁止,唯一的安全方式是在开车时候关机或者免打扰。如果要接打电话,应将车停靠路边安全地带,通话结束后再前行。
  现状
  交警执法处罚难
  鉴于分心驾驶对道路交通安全带来的巨大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62条第3项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我国现行法律尚未对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使用车载设备的情形作出规定。
  然而交警在执法时发现,对驾驶员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这类交通违法行为查处时,现场取证和固化证据比较困难,并不像闯红灯、违章停车等那么容易认定,使得法规实施打了折扣。
  兰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事故大队民警杨帆告诉兰州晨报记者,在平时执法当中,因开车打电话被处罚的违法行为寥寥可数。但这并不意味着开车打电话的驾驶人少,恰恰是由于司空见惯而难以管束。很多情况下,驾驶者接听或拨打手机时,交警不在场,路面更没有监控装备,于是开车打电话变成一项无法监控的行为;一旦开车打电话的驾驶者看见前方有交警,也会把手中的电话放下,待车辆开至看不见交警的地方又会继续通话。
  他表示,开车接打电话是一种交通违法行为。司机在接听电话时,因为注意力分散而应变能力被大大削弱,甚至操作不当,最常见的就是车辆突然减速或刹车。当车速达100公里时,正常的刹车距离是31米,而使用手机时刹车距离则增加到45米。
  建议
  “开车玩手机入刑”呼声渐高
  现有条例并不能杜绝驾驶员开车打电话,因此有人提出,只有法律法规给出更严格的处罚措施,才能予以约束。近年来,“开车玩手机入刑”的呼声愈见高涨。2014年,第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讨论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审议中,有人建议,将开车玩手机的行为纳入危险驾驶罪。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联合2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对开车时接打手机实行扣6分处罚,并考虑将其与酒驾违法行为一样入刑”。
  放眼国外,并非所有国家都有禁止驾驶机动车时使用移动终端设备的相关立法。以美国为例,不同的州对分心驾驶行为的处罚也有很大不同,涉及的处罚包括监禁、罚款、吊销不同期限的驾驶证等。而在英国,开车打手机者则可能面临“危险驾驶”起诉,最高可判入狱两年。在新加坡,对开车打手机者可罚款1000新元,监禁6个月;若再犯,最高罚款2000新元,监禁1年。
  虽说“开车玩手机入刑”的议案在中国尚值得仔细推敲研究,但重视驾驶员“分心驾驶”教育,使之深入人心,共同维护道路交通和社会的良好秩序,应成为公民的自觉。
  期望
  提高安全意识保证道路交通安全
  所幸,分心驾驶已经引起了一些驾驶者的警觉。
  3个月前,等红灯时吴师傅的车被后车追尾,为他上了生动一课。
  那天中午他驾驶着甘A·8A409的出租车等红灯,突然感觉车身遭到撞击。下去查看情况,才知道是因为后车的女司机在看手机,不留神,追尾了。“幸亏车速慢没出大事,但是车进了修理厂,我就停运了3天。最后一算2000元的修理费,再加上我每天要给车行固定交122元的管理费,光这些就损失了2366元。”虽说拿到了赔偿,还是让他心疼不已,“你看看,一个电话造成事故浪费了多少精力、多少钱。”从那以后,老吴再没有边开车边打电话。
  即使身边的同行都换了智能手机、装上打车软件,一个月能多挣1000多元钱,吴师傅也不眼红,“打车软件要‘抢单’,要比拼速度,开车中既要特别留意手机信息,又要观察路边情况,太容易分神。出一个小事故,我几个月就白跑了。”吴师傅算着账。
  据了解,交警部门一直将高速公路上行驶车辆、客运车辆,驾驶者拨打、接听电话列为查处重点。如遇到此类危险驾驶行为,可通过“甘肃交警”微信平台、甘肃交警总队官网上传视频进行举报。
  “每年在全球发生数百万例道路交通死伤。但这也意味着一旦我们利用更多的资源,以更大的决心改变这一现状,明天将会更美好更安全——我们完全做得到这一点。”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施贺德博士如是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版权所有© 四川中卫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14007264号-3    技术支持: 竹子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