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卫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扫一扫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加好友

2020年,智慧交通行业十大关键词(上)

发布时间:2021-04-22 14:33

          春日阳光明媚。

          对于现在诸多受到疫情反弹影响的国人而言,想来都会对这六字心生温暖,也随之伴有丝丝缕缕的希望。对于刚缓过神来的多数智能交通企业而言,应该会更加期望阳光明媚,病毒消失,疫情停止,回暖的市场能够保持。身在行业内的我们,自然更加期望国泰民安,山河无恙。

          2021年已经开端,牛年新春正悄然降临,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充满希望,在一年开始的时候,ITS114与您一起盘点2020年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的十大关键词,寄希望智慧的您能看到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比我们看的更远、更深、更宽阔。


          市场格局在变化吗?

          一直在变化,出行在变化,技术在变化,需求也在慢慢变化,自然市场也会变化。所有山崩地裂,都有前兆,所有改天换地,都非一时之力。不变的是,交通永远的目标,安全、快捷、舒适,不变的是,智慧交通仍然还是政策驱动型的市场。政策来时,即是机会来时,不用等到万事俱备了,再进入市场,可能产品做好了,市场却没了,当然,智慧交通行业往往是产品还只是个理论,就已经天下皆知。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数据经营”的经济发展阶段,这是不是一个新课题?

          不知道,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交通数据的公益性、保密性与公共管理、商业运营之间的相互关系确立,比如如何推进数据整合、挖掘数据价值的同时,防止“数据经营”的垄断以及隐私泄露等等。

          这里面还有一个老大难问题,那就是智慧交通行业的准入问题,互联网企业之所以看起来无所不能,虽然有技术、资本、团队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优势,但也与这个行业天然缺失准入门槛有关。

          数据运营安全的问题,尤其是涉及到数据增值、经营的项目,互联网巨头是否必须要与本地企业成立联合企业,是否要开放给其他互联网企业,在获取数据与获得项目之中是否可以只选一个等等。

           庚子鼠年写的最后一段文字,

           纪念这个曲折却又平淡的年份。



01.

交通强国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0年,27个省、市以及6家企业、1家高校的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全部公开,智慧交通、智慧高速、TOCC等在多个省市的《方案》中出现。

          ITS114对第一批、第二批各省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中的智慧交通建设内容进行了整理并在智慧交通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具体内容请点击

          第一批交通强国试点省市工作方案中智慧交通任务的盘点与解读

          第二批交通强国试点省市工作方案中智慧交通任务的盘点

          各省市的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都是由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组织编写,极少数涉及到了信号优化、诱导等交通管理方面的内容。而交通运输领域的智能化建设,与智能交通管理领域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偏软”,外场设备也有,但除了治超称重外,其他都不成规模(车载智能化设备勉强也算),所以智能交通市场对于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热度并没有多高。但这其中有一个例外,就是“交通强国”所涉及的高速公路网完善以及智慧高速建设应用,很显然,这些规划任务下面,会有一个不小的公路信息化市场。

          但交通运输部门所采集的交通数据在种类、规模方面,要远胜于交管,在交通数据、交通信息的商业化经营前景方面,也要远高于前者。交通运输部门在数据深化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就如同一位同行所说,信息化不同于执法、安全,其应用效果很难量化,项目投入之后,如何验证其收益,就是一个问题。所以,运输信息化的推进,多只能靠政策和领导重视,否则连数据汇集都是个问题。

          但是,交通数据的商业化经营还有无限可能,智慧出行、智慧停车、智慧物流的市场都是万亿级,为之提供数据支持的企业,理应发展壮大。ITS114认为,未来智能交通将会以“数据治理”和“数据经营”为主要特征,而“软”市场一定会有超越“硬”市场的那天。


02.

新基建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在2月中旬,ITS114推送过《智能交通与新基建》系列文章,重点提及了5G与多功能智慧杆件、北斗卫星定位基准站/高精度地图、新型车载智能化设备、数据仓库/数据中台等内容。

          若是按国家发改委的定义,智能交通所涉及的绝大多数技术,都可以被视为新基建的内容。

         就ITS114来看,2020年最能代表地方政府在交通领域新基建投资冲动/政绩需求的,应该是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开放道路测试系统的建设。就ITS114统计,除了无锡、天津、长沙、重庆四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郑州、合肥、杭州、成都、银川、济南、福州、长春、南昌等一线及省会城市,苏州、厦门、青岛、常州、阳泉、沧州、黑河、襄阳、东营、雄安新区等地级市,县级市有湖州德清,重庆永川等,都开展了相关系统建设,还不包括部分港口、高速等示范项目。

         近30个城市,而且可能还会有后进入者,每个城市平均以10亿投入为计算,投入至少超过三百亿,当然,也不都是政府投入,也不都是智能化投入,也不都是2020年投入的,就ITS114统计到的2020年智能网联示范项目智能化相关项目市场也就20亿左右。很显然,即便智能网联汽车是万亿产业,也不需要这么多的网联测试,这里面是否有过热、泡沫的现象,显而易见。

          除了智能网联外,5G作为新基建的明珠,推进速度超过计划,据工信部数据,2020年我国大概新增58万个5G基站,推动共建共享5G基站33万个,年初制定的所有地市都有5G覆盖的目标已经实现。终端方面,2020年1月-11月,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1.44亿部、上市新机型累计199款,分别占国内手机市场51.4%、47.7%。5G的终端连接数已经超过2亿。但5G在垂直领域的应用,比如在交通领域的规模应用,还需要时间,现在多只在智慧高速项目中看到5G落地垂直应用的信息,比如深圳外环高速、湖南长益复线等。

          与5G一样类似作为基础设施支撑其他领域应用的还有北斗高精度定位基站,但这类敏感性比较高的设施,要么是地方政府投资建设,要么是国资背景的企业,比如中国移动、千寻位置。

          截至2020年6月,中国移动建成了近20万个北斗高精度定位基站,而起步更早的千寻位置建成的基站不到3000个。高精度定位基站与高精度地图在交通领域市场最为广阔的应用,就是支持自动驾驶,与5G通信结合后,提供厘米级的定位导航,没有这个,不论是单车智能还是协同智能,都难以实现;此外,北斗高精度定位也可以用于共享单车管理、重要桥梁隧道道路的健康监测、重要路口路段的精细化管控,也就是所谓的“北斗高精度时空智能服务”。


03.

疫情防控

          新冠疫情防控贯穿2020年全年,在全面接种疫苗并取得成效之前,紧张态势仍将持续。疫情防控对交通运输行业影响巨大,尤其是本已元气大伤的道路客运行业,更是雪上加霜,全年公路旅客运输量同比下降近50%,而2021年春运同样也要面临疫情带来的出行限制影响,说是“命悬一线”都不为过。

         道路货运行业基本没有受到影响,运输量基本持平,反而在经济刺激政策的带动下,全年新增登记了160多万重卡。因此,“定制客运”或将是道路客运行业在疫情全面打击后的一根救命稻草,而网络货运平台的发展前景可期。

          对于智能交通行业而言,疫情防控持续时间越长,对地方财政的支出挤压效应,不可避免的会传导到大型基建、新基建项目的投入,唇齿相依,智能交通行业必然也会受到一些影响,这种影响至少是阶段性的,目前是体现得不明显,ITS114也希望2021年依然不会体现得很明显。

          至于智能交通技术、设备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我们曾在2020年情人节的前一天推送了新冠疫情防控,智能交通能做什么?一文,此后还分别推送了陕西交警总队童刚老师、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姜良维老师的“疫情防控,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不能缺席”、“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人车安全管控困惑与思考”等文章,这里就不再画蛇添足了。

          无非是搞清楚人、车的流动,从哪里来,经过了哪里,到了哪里,从而从千万甚至亿万数据中,排查相关在疫区停留、经过的人和车。姜良维老师还表示,应在人车特征基础上进一步融合智能手机轨迹定位信息,通过大数据挖掘、智能研判等方法,从时间、空间上实现人与人、人与车、车与车等关联信息碰撞,相互验证人车特征,为人车轨迹溯源信息的唯一性、准确性奠定基础。

          此外,紧急状态下的营运车辆(包括公交出租)调度、监测,并不是一个新课题,但类似封城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如何进行调度、监测以及消杀,仍然值得研究和探索。

          新冠疫情给未来一段时间人们工作、生活的深远影响,还未完全显现,出行偏好、在线办公、在线教育以及社区服务等已经在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对于无人化服务的需求,或许会加速智能驾驶、5G通信的落地速度。这对于未来的智能交通发展应用,又会带来哪些影响或者变化,还需要时间观察,现阶段,似乎我们只能期待新冠疫情不会对智能交通方面的投资带来负面影响。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版权所有© 四川中卫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14007264号-3    技术支持: 竹子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