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卫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扫一扫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加好友

又一个百亿级项目! 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项目今天开工啦!

发布时间:2017-04-07 17:32

今天上午,位于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以下简称新区)美丽兴隆湖畔的成都科学城迎来一桩喜事!那就是——


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项目开工啦!


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的落地建设,标志着成都与北航的合作迈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成都建设西部经济中心、科技中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军出席开工仪式。


张军在开工仪式上表示,成都围绕“军民融合”“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正快步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北航将结合建设扎根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努力推进建设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为成都科学城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贡献力量。


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的落地建设,将进一步推动新区与北航按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国际交流“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先期引进以北航党委书记张军院士领军的多个院士团队,围绕空天数据、航空特种功能材料、微纳电子等多个重点领域,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的合作。

北航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表示,“天府新区建设速度非常快,优美的环境特别适合科学家、博士生过来从事研究,今后北航还将派来更多高水平研究团队,和当地的院校、企业进行合作,促进成果尽快落地转化。”


开工仪式后,在成都科学城菁蓉中心A区还举行了四川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产业园揭牌仪式暨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团队入驻仪式。

(图据:四川在线)


其实在去年8月份,成都和北航就签了约!


去年8月30日,成都市人民政府与北航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按照成都市与北航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打造“一体两翼”的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此次签约项目共7个,签约总金额114亿元


(摄影:张全能 王若冰)


“一体”即北航与成都天府新区合作,总共投资百亿元,一期投入50亿元,采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国际交流”四位一体的合作模式,重点打造包括北航创新研究院、北航创新科技园、北航成都研究生院、北航天府国际交流中心在内的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


“两翼”即建设北航成都航空动力创新研究院(蓝色动力硅谷)和北航成都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额可达7亿元以上。


随着成都市北航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和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的落地建设,成都将进一步深化校地协同创新,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01
关键词

军民融合

按照“军民融合、央地合作、转型升级、集群发展”的思路,我市已经编制完成《成都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方向:以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大力促进军民优势资源双向流动、相互转化。


未来,成都将按照《规划》提出的“1234”总体发展思路,力争建成“成都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打造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力争到“十三五”末,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

成都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有两大优势:

产业实力

作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的主要承载区域,成都在航空、航天、信息安全、核能及核技术应用、军工电子、机电装备和材料等工业领域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集群,具有较强产业实力。


航空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四,在整机(包括无人机)及发动机研发制造、大部件维修、航电产品研发制造等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中航工业成飞民机组装车间(摄影:杨永赤)


信息安全产业规模与北京、上海、深圳同处国内第一方阵,在部分领域已达到全国乃至世界先进水平,具有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独特的军工资源优势。


人才和技术资源

成都拥有高校53所,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拥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3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拥有各类人才约389万人,两院院士34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69人,全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人才资源丰富。


成都还聚集了电子10所、29所、30所、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中航工业燃气涡轮研究院等军工科研院所,拥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人才资源支撑。


02
关键词

校地合作

成都与大学间的“校院地协同创新”,签约北航只是其中一个缩影——56所高等院校、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33名两院院士,70万名在校大学生……本就有着得天独厚高校资源和创新力量的成都,不仅与在蓉高校协同创新,支持在蓉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还注重全球高校院所资源的城市聚集,先后引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市外高校来成都合作共建。


▲位于成都科学城的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加速校院地协同创新的步伐,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这一系列的探索,正在加速成都创新创业环境的升级,也正在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成都在6月14日出台《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成都新十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动,成都“人才新政十条”也相应出炉,建立起“企业提需求+高校出编制+政府给支持”新型人才引进机制,面向全球招揽顶尖人才来蓉创新创业。


成都校院地合作的模式,引起了中央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经济半小时》两个名牌栏目,分别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西南交大的“小岗村试验”》和《科技成果确权 自主创新提速》为题,报道成都高校积极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探索。如今100余位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带成果、带技术创(领)办企业,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达900余项。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版权所有© 四川中卫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14007264号-3    技术支持: 竹子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