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到底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多少成员?我国的北斗产业体系有多大?
交通运输、水文监测、气象测报、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什么系统能横跨这么多领域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呢?
7月31日正好是这位主角的2岁生日。 7月31日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两周年。在过去的两年中,北斗三号系统运行稳定,已经在全球超120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近期,为进一步优化北斗导航系统全球服务性能,管理团队对北斗卫星系统进行了在轨软件升级工作。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多少颗卫星?能提供多少种服务?给我们的日常生活都能带来哪些便利?软件升级后又会有哪些优势?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多少成员?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在轨运行服务卫星共45颗,包括15颗北斗二号卫星和30颗北斗三号卫星,当前北斗系统运行连续稳定,全球范围水平定位精度约1.52米,垂直定位精度约2.64米;测速精度优于0.1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
目前其相关产品已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关系着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北斗短报文通信功能有何优势?
说了这么多,那么具体我们百姓的日常生活哪些方面会用到北斗系统呢?记者昨天(7月30日)从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成果发布会上了解到,北斗独有的短报文通信功能首次在智能手机上实现应用,这也标志着短报文通信服务由行业应用进入到大众应用的新阶段。
短报文通信是北斗系统区别于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独有的特色服务。短报文通信服务覆盖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具备低成本、广覆盖、高可靠和随遇接入等特点,可对地面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有效补充,以满足在无地面网络覆盖地区应急通信、搜索救援等服务需要。
短报文通信服务在民生保障、救灾减灾、野外搜救以及海洋渔业、交通运输、边境巡防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那么北斗短报文通信功能实现智能手机应用后,又将给百姓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有北斗短报文通信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的手机,依托北斗系统发送的信息,不仅有文字,还准确标定了信息发送时所处的位置。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长风:你不换(手机)卡,你就可以拿着这个手机到你想去的地方,你就可以保持和相关的方面的一些联系,这样的话就可以在出现危险的情况下,他也可以得到及时抢救。
安装北斗导航系统的插秧机有何不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得益于北斗的服务呢?我们再到黑龙江的稻田里看一看。今年的春耕期间,黑龙江垦区为11000台农业机械安装了最新的北斗导航驾驶系统,投入春耕作业,我们来看看有了北斗助力的春耕有何不同。
记者来到北大荒集团前锋农场的第十管理区,一台装有最新北斗导航驾驶系统的插秧机正在2号地进行自主作业。种植户冯玉江将秧苗搬运到插秧机上,插秧机就会根据预先设定的轨迹,进行精准的插秧作业。
北大荒集团前锋农场第十管理区种植户 冯玉江:带无人驾驶导航这个,能省人工,车自己能走。我在车上浇浇水,看看苗的深浅度,特别省时省力。
冯玉江今年种植了320亩水稻,使用安装北斗导航驾驶系统的插秧机,以往需要6个人的工作,现在4个人就能完成,而且作业更为精准。今年,前锋农场共有560台安装这套系统的插秧机投入春耕。
北大荒集团前锋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 周秉文:它可以自动规划生成作业路径,真正实现了插秧机无人驾驶。相比人工驾驶的插秧机,能精准控制行距和株距,使作业精度、直度、标准更高,误差仅在2厘米左右。
软件升级进展如何?升级后有何变化?
前面提到,管理团队对北斗卫星系统进行了在轨软件升级工作。此次软件升级,主要是为了让北斗系统进一步减少偶发故障、实现技术升级,提升卫星在轨稳定运行性能和异常处置能力。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工程师 李文舒:此次软件优化升级工作涉及全系统大部分卫星,共计配置项百余个,任务总量大,软件优化牵涉技术状态复杂,升级测试验证时效性要求高,实施难度大。
为提升软件优化效率,北斗导航卫星管理组科技人员研发了专用软件,实现数据审核比对、遥控指令作业化。目前升级工作进展顺利,整个软件升级任务未来还将持续三个月左右。
当前,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北斗规模应用已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基于北斗系统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智慧港口等解决方案,已服务于亚洲、东欧、非洲等地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北斗产品已在全球一半以上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
我国的北斗产业体系有多大?
目前,我国的北斗产业体系有多大呢?今年5月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2022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4690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约16.29%,我国基本形成北斗产业体系。未来,北斗卫星系统升级工作完成后,将以更加安全、稳定、可靠的性能,服务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来源: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