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眉灵
四川有近4万辆“两客一危”车辆(从事旅游的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运输危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它们的运输安全与社会息息相关。在日前公布的四川省2024年“数据要素×”典型案例中,“‘两客一危’数据多源跨部门融合,精准画像助力行业监管转型”入选。
数据如何帮助行业加强安全监管?近日,记者来到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探访。
“我们综合应用了多方数据,定期给‘两客一危’企业画像。”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市场运行处处长田智猛说,给企业画像的,是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开发的“两客一危”企业大数据画像系统。
画的什么像?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综合业务门户的市场运行与综合监管子系统中,可以看到今年前6月全省“两客一危”企业的画像结果。记者随机在系统中点击一家企业,电脑屏幕上,该企业的画像结果一目了然,其中包括企业基本情况,风险评估得分以及评估等级等内容。
这些数据从哪里来?系统又是根据什么来给企业画像?
目前,四川已建立起信息化的“运政大平台”,并将全省所有和道路运输管理相关的内容全部纳入。数据不仅有驾驶员、车辆、企业等静态数据,也有日常违法违规、行政处罚等动态数据,“所有数据都是实时的,每5分钟更新一次。”田智猛说。
在掌握海量数据的基础上,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又从运营安全、管理规范等维度,设立了具体的量化评估指标,其中客运企业按照4类10个指标进行评分,危货企业按照4类11个指标进行评分,最终形成对“两客一危”企业的大数据画像。2023年以来,平均半年开展一次画像。
说起来抽象,但画像结果直观可感。记者点击一家风险评估为“高风险”的企业看到,10余个指标的得分结果,有的显示为绿色、有的为橙色(意味着这个指标的得分率低)。
这好比我们个人的“体检报告”,画像系统也有类似的“诊断建议”。田智猛介绍,通过“运政大平台”,全省“两客一危”企业可以看到自己的画像结果,行政管理部门也可以看到管辖范围内的企业画像结果,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比如,按照要求,“两客一危”企业要安装4G主动智能安防设备,可监控驾驶员驾驶行为并对风险行为及时作出预警提示,企业应对预警提示作出处理。
让数据当“助手”,帮助找准监管薄弱点,四川交运达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部负责人深有感触。川交达运现有经营性“两客一危”车辆1074台,驾押从业人员1484人,其应用的骏驰科技监控技术智能化系统,是全省“运政大平台”数据来源之一。
该负责人说,自从公司车辆安装主动智能安防设备后,通过骏驰科技监控系统的技术支撑,可实时监控车辆超速、超载、驾驶员接打电话、抽烟等违规行为,并通过车载终端语音警示及时纠正驾驶员的行为,“应用系统以来,公司还未发生过较大安全责任事故。”
信息来源:川观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