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城市发展有巨大影响。我国为促进交通领域的发展,2013年2月5日,《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目标。在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交通能源等领域实现物联网试点示范应用,部分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推动应用示范。将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应用到城市交通建设,形成北斗智能交通综合服务系统,既能促进城市交通发展,也可以对北斗导航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卫星导航在智慧交通中的应用现状
1. 国外应用现状
近年来世界各国均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助推经济增长和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智慧交通作为智慧城市整体构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最为迫切的需求之一,而定位技术作为位置数据获取手段之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智慧交通系统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部门和企业大力推进ITS(智慧交通系统)建设和发展,将导航技术、GIS技术、云计算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到车辆安全、电子收费、交通管理、商业车辆管理等方面并取得了极佳的效果。目前ITS在美国的应用已达80%以上,而且相关的产品也较先进。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欧洲开展智慧交通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充分利用GLONASS系统和GPS进行车辆定位,在ITS应用方面的进展介于日本和美国之间。目前正在进行Telematics的全面开发,计划在全欧洲建立专门的交通(以道路交通为主)无线数据通信网,正在开发先进的、应用GPS/GLONASS获取车辆的位置信息、对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从而开发出行信息服务系统(ATIS),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AVCS),先进的商业车辆运行系统(ACVO),先进的电子收费系统等。通过该系统的建设,最终达到降低城市拥堵15%,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同时,很多的发达国家为了方便旅客出行,汽车使用GPS系统并实时收集车载信息,有效减少交通堵塞,实现交通智能化。
2. 国内应用现状
为规范指导我国导航产业发展,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先后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政策性文件,对北斗导航产业发展作了重要指示。规划指出,2010-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从500亿元提升至4000亿元,其中北斗系统应占据约30%的份额,年产值到1200亿元,北斗导航将惠及国民经济各个方面。通过相关指导性文件的下发,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导航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相关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交通领域作为卫星导航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应用卫星导航技术的智慧交通建设是解决交通领域三大难题包括交通安全、交通堵塞及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国内很多城市开始了智慧交通的研究和建设,重点方向为将数据分析、导航定位、数据挖掘等技术融入到交通管理、公共交通服务等方向中去。
二、北斗智能交通综合服务系统方案设计
系统通过融合北斗导航定位技术,再结合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城市空间信息数据为基础,整合动静态交通数据,研制北斗智能交通应用终端和电子车牌终端,打造智能交通综合服务平台,从而解决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车辆和特种车辆在监管方面的问题,以推动北斗导航产品在智慧交通上的应用和发展。系统包括“一个平台、两项基础设施、两款终端和两项示范”,如图1 所示。
北斗智能交通综合服务平台与应用示范基于SOA的体系架构进行技术体系的梳理和构建,系统包括智能交通综合服务平台、CORS网搭建、北斗车辆智能终端研发、车辆电子车牌终端研发、RFID基站研发及应用示范系统建设等几个部分。智能交通公共服务平台与应用示范之间通过专网、内网及互联网的有机整合与链接形成平台系统间的互联互通,构建开发的、可伸缩、可定制的智能交通服务系统体系架构,如图2 所示。
未完待续……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