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卫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扫一扫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加好友

北京“十三五”智慧交通建设机遇多多

发布时间:2017-08-03 11:05

7月12日,北京市交委科技处主任科员李倩、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副主任王晶晶、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运行管理部副部长毛力增做客首都之窗在线访谈节目,对《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智慧交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记者根据访谈内容整理出北京“十三五”智慧交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分析将给信息通信业带来哪些机遇。

智能交通由信息化向智慧化发展

北京市智能交通当前处于什么现状?未来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据李倩介绍,“十二五”期间,智能交通建设已经深入到首都交通运营、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为交通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十二五”期间,首都的交通智能感知和大数据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公交、出租、旅游、长途、危险货运车辆实现卫星定位全覆盖,高速公路实现了视频监控及断面交通流检测全覆盖,桥下积水、路面结冰、客流采集等感知系统也都在陆续建设,建成了交通行业大数据中心,实时接入40余个系统8000多项数据,为20余家单位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建成了北京交通TOCC,实现综合交通动态运行监测和协同服务以及公众信息统一发布,同时在国内首个发布了交通指数,建立交通运行评价体系。交通行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路政管理、运输监管、行政许可、交通执法、应急及重大活动保障等方面基本实现信息化、平台化;地面公交、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综合枢纽等重点行业企业实现了企业运营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全覆盖。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在网站和电台信息服务的基础上,推出了“北京实时公交”等多种手机端的交通服务内容。

李倩表示,“十三五”期间的智慧交通建设会在“十二五”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要围绕建设首都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缓解交通拥堵这个主攻方向,重点做好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副中心建设等涉及的与智慧交通相关的工作。“十三五”时期,北京智能交通将处于从分散到集约、从自成系统向协同共享、从以政府推动为主向政府社会合作推进的重要转型期,智能交通将由信息化、智能化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方向发展,将进入全面互联、数据驱动、业务协同、智慧应用的新阶段。发展目标是构建泛在互联、协同高效、融合创新、开放共享的新一代智慧交通服务体系,实现区域交通协同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交通动态感知水平全面提升、交通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交通出行服务品质全面提升,确立北京智慧交通总体国内领先,重点领域国际领先的地位。

北京智慧交通将全面互联互通

据介绍,北京市“十三五”智慧交通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两通、两融、两新”,“两通”是京津冀系统互联互通和人车路货互联互通,“两融”是信息化与业务深度融合以及互联网和交通深度融合,“两新”是交通大数据应用创新和交通领域新技术集成创新。其中京津冀系统互联互通是本次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任务包括构建京津冀区域综合交通运行协调与应急处置体系,实现京津冀区域多种运输方式的统筹、协调和联动。推动区域间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京津冀交通“一卡通”“一票通”。京津冀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路网信息采集和发布系统实现对接,建立京津冀地区交通执法协作机制,实现相关部门执法信息互换、互认及互助,建设京津冀一体化出行决策与服务保畅平台。未来,将实现京津冀间系统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交通协同一体化发展,实现京津冀监测应急一体化、出行服务一体化、综合行政执法一体化;形成交通行业“人、车、路、货”全方位感知体系,推动营运车辆监控、道路网路况检测、公共交通客流检测、电子证件、电子运单等交通感知设备建设及应用;提高交通行业科学治理能力,实现安全应急管理、路政养护、综合执法、重点运输行业监管等核心业务流程的在线化、协同化,推进基层信息化建设,实现市级交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车载设备和手持终端设备的普及应用;推进交通大数据开放共享和创新应用,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

按照规划未来京津冀地区将会作为电子车牌重要示范应用区。汽车电子标识也叫汽车电子身份证、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俗称“电子车牌”,将车牌号码等信息存储在射频标签中,能够自动、非接触、不停车地完成车辆的识别和监控,是基于物联网无源射频识别(RFID)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延伸。电子标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车辆身份识别、交通精细化管理、营运车辆安全管理等方面。具体来说,一是通过车辆注册管理,通过与后台数据库记录信息比对,发现真伪、核实检验记录(环保监测、保险购买等),并实现公安对违法车辆的查询;二是车辆交通管理,基于车辆自动电子识别的数据采集基础,通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实现城市主要道路交叉口的车辆通行数据采样,对车辆进行自动分类、分区、分时管理,实现车与车、车与路的联动;三是车辆安全管理,通过获取车牌号码、车牌颜色、车辆类型等重要信息,对打击盗抢和黑名单机动车、查缉交通肇事逃逸车辆、加强治安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四是道路规划管理,通过对车辆的类别(如公交车、货车、轿车、出租车等)及流量等进行数据分析,为道路规划设计提供车流量、车类别、高峰期及高峰值等精确数据,实现科学指导道路规划。

近期,北京市将重点推进城市副中心智慧路网建设,实现智慧路网设施与交通基础设施实现四同步: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立项、同步建设,同时,在城市副中心,智慧交通建设将做到四共:设备设施共用,采集数据共享,信息服务共用,基础设施共护。

移动支付和大数据应用将普及

北京市未来智能交通系统将使市民获得感增强。在交通信息服务上,重点推进多层次的交通信息服务,为出行者提供全面、及时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包括政府和市场两个参与主体;在收费的便捷性和服务效率上,比如已经实施的高速公路ETC收费功能,将会把ETC功能逐步推广到停车领域,提升停车场的运行效率;还将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交通出行服务环境,计划实现公交车厢的WiFi全覆盖,为公交出行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目前,北京市交通领域主要采用的是一卡通刷卡支付,下一步有关部门将研究采用手机支付,让市民通过刷手机就能完成支付。交通管理部门还将研究收费公路使用移动支付缴费的问题,推动新技术与交通进行融合;包括未来自动驾驶要使用的4.5G/5G宽带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车路协同的关键技术等。

目前,北京市建成了交通行业大数据中心,整合并实时接入了40余个交通运输业务系统8000多项数据,数据存储量达51TB,每天新增的数据量达到28GB。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向交通运输部、市公安交管局、市应急办、各区县政府等20余个企事业单位36个业务系统提供连续数据共享服务。自2016年4月30日起,交通委和交管局的官方网站实现了统一的路况信息发布。通过将交通委的交通指数、基于浮动车技术的路网运行速度与交管局的实时交通线圈微波检测数据、122事故报警信息进行对比校验和数据融合,获得了更为精准、更加全面的北京市交通实时路况信息,并通过交通委、交管局的官方网站统一对外发布,供市民随时查询,合理安排出行。“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将主要从两个层面考虑:一是进一步整合政府数据,把政府的数据先整合共享,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制定数据共享管理规范,明确责任主体,完善数据安全措施。例如研究制定北京市交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以此来规范北京市交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使用,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共享在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创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交通运输行业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二是探索建立政企合作新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实现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行业融合发展,推动交通行业大数据的价值升级,带动交通信息服务相关产业蓬勃发展,提高公众出行效率,提升交通服务品质,缓解交通拥堵。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版权所有© 四川中卫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14007264号-3    技术支持: 竹子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