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单星寿命是组网卫星星座服务性能的重要指标。世界航天大国都不遗余力地想法提升卫星寿命及其可靠性,并采用备份星和补星等策略确保星座服务水平。
卫星寿命是航天工业制造水平的综合体现,取决于两方面,一是燃料寿命,二是星载设备的寿命。同时,还与卫星发射技术、入轨控制技术、位置保持技术和姿控轨控技术水平密切有关,任何环节能耗的减少,都可延长卫星的实际寿命。卫星有效工作寿命是卫星应用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燃料寿命取决于运载能力及入轨控制水平,星载设备的寿命取决于高端产品及元器件的制造水平。
卫星有效工作寿命的提升,可降低备份卫星的数量,减少补星的次数与数量,降低组网运行成本,提高星座服务性能。
2015年前,北斗导航卫星的设计寿命是8年。随着星载核心部件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导航卫星制造水平和发射入轨控制水平的提升,从第18、19颗北斗导航卫星开始,北斗全球系统组网卫星的设计寿命进一步提高。
对于“北斗”这样一个大型的卫星系统,延长卫星寿命对保证星座的正常运行很重要。要想延长卫星寿命,需要做好五方面的工作:
01
在卫星设计上,必须严格贯彻和落实可靠性设计准则,包括热设计、元器件降额设计、空间环境辐照设计等都要做到严密可靠。
02
卫星系统要有冗余,星上的任何一个部件都有可能在飞行 过程中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必须做好冗余,才能使卫星的功 能得到保证。
03
应该做好卫星入轨后的在轨维护和管理,需要科学制定在轨维护计划,在轨操作时尽量减少卫星推进剂的消耗。
04
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完善北斗系统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的多方联动的常态化机制,不断提高大型星座系统的运行管理保障能力。
05
采取冗余备份手段。采用卫星在轨、地面备份策略,避免矣 和降低卫星突发在轨故障对系统服务性能的影响;采用地面设施的冗余备份设计,着力消除薄弱环节,增强系统可靠性。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