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市郊的一所驾校里,一场特殊挑战即将进行,驾培AI工程师陆赛赛为我们带来了蒙眼驾驶。
陆赛赛顺利完成挑战,将车停在指定位置。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陆赛赛还介绍道:“智能驾培机器人也采集车辆的一些信号,包括车辆的方向盘角度,车辆的速度、档位等等,这样它可以实时知道整个车的状态,能实时告诉学员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从外表看,智能驾培机器人教练车确实和场上其他车不一样。后备箱里有一个机箱,车顶上有两个“蘑菇头”。
“蘑菇头”接收北斗、GPS、格洛纳斯和伽利略卫星系统的信号,并将所有的数据传到机箱里做相应的处理。
智能驾培机器人教练车内部,有一个机器人形状的音响和一个教学平板电脑,它们会一步一步的教学员如何开车。 在了解了这些之后,美女编导客串学员,迫不及待的亲自上阵尝试。
作为学车的新手,我们的美女编导难免紧张,不过,陆赛赛却说,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他解释道:“机器人完全能够保障学员的安全,经过算法的设定,机器人会实时知道车辆的行驶速度,一旦行驶速度超过10千米每小时,车辆就会自动停车。”
在机器人教练的指导下,一个小时之后,我们的美女编导已经能够独自在训练场上完成一些项目了。 “我发现和机器人交流,刚开始的时候,心里是没有安全感的,有点慌乱,其实真正跟它相处应该是静下心来,完全听它指令,直到它说下一个指令的时候,我再动作,不能提前。”下车后,美女编导如是说。
“其实学员学习的时候也是这样,当我们报语音的时候,学员会停下来,看一下真实的点位在哪里,这样的话他就能记住点位,等我们之后把语音弱化,当完全没有语音的时候,他也知道点位在哪儿,这样他就学成了。”陆赛赛阐明了机器人教学的原理。
机器人教练能应用都是因为有了高精度的定位,这个如此精准的技术到底如何实现?
其实我们使用的定位信号,它会受到对流层、电离层等环境的影响,定位精度可能是5到10米,有时甚至漂移20、30米。如何改变这种情况?这里就会用到北斗基地增强站。 如果是在同一个地方的两个相同设备,因为受到的卫星钟差、大气层等影响一样,所以飘移的程度也是相同的。千寻工程师姜佳耀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它的原理: 千寻位置建设完成的1450个北斗地基增强站遍布全国,这些基站就相当于钉子,提供了精确的绝对位置。千寻位置运用自主研发的算法得出高精度的定位结果,用户通过互联网便可获取这些精准的位置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