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卫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扫一扫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加好友

【聚焦十九大】科技领域5位党代表畅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17-10-23 15:28

党的十九大报道

       10月20日晚,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第四场集体采访,5位来自科技领域的党代表畅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让生活越来越好

       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代表以共享单车举例,“为它做支撑的,有天上的‘北斗’卫星,地上的物联网、互联网和大数据。”
       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代表进一步解释,“新四大发明”——高铁、移动支付、网购和共享单车,都以中国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支撑,其中服务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支撑作用。
       王恩东代表说,服务器是信息化的重大装备。5年前,全球前5的服务器企业中没有中国的,现在一半以上是中国企业。中国服务器产业实现了从跟随到并行再到领先的跨越式发展。
       南昌大学副校长、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江风益代表带领团队在LED灯光源这一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绩,而去年一年,中国LED市场消费规模5000亿元,全国范围内节约用电1400亿度,减少碳排放1.2亿吨。
       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研究员、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秀杰代表所在的中科院近年来先后开展了“分子模块育种先导专项”和“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先导专项”两项研究,前者能够在盐碱地上种出红高粱,后者能够解决女性子宫瘢痕修复的实践。


       创新驱动助力经济发展

       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在科技界代表们看来,绝非偶然。
       “世界上的经济大国无一不是科技大国。”王志刚代表多次提起这句话。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5位代表看来,这对科技工作者是一种巨大的鼓舞。
       “中国的科技现在在世界上起码是第一阵营,而且有些方面还走在最前面。但是越往前走,科技的难度就越大、压力就越大。伴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提升,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王志刚代表说。
       “正是我们体制的优势,才使我们取得了巨大的科技发展成就。”王秀杰代表表示,体制优势可以针对国计民生有重大需求的项目进行组织研究,而建制化、体制化的力量也有助于攻克科技难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产学研深度融合’,让我感到非常激动。”在陕西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卢建军代表看来,科技工作者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应该有所作为。
       如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江风益代表说,如果从基础研究开始做技术创新工作,3年之内要想做到应用不太可能。但如果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进行深度融合,在3年之内可望做出一些新技术,搞出一些新应用,从而驱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为人才提供最好的环境
       “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就是科技人才。”卢建军代表的这句话得到了其他代表的赞同。
       如何真正激发人才的原动力?卢建军代表表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而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就是科技人才,政府要做的是最大限度地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充分尊重科技人员创新,以更加包容的胸怀宽容科研失败,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适合科技创新的环境。
       王秀杰代表是中科院“百人计划”从美国引入的归国人员。“现在,我们在科研项目的申请、科研经费的使用等方面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性,容错机制的推出也让科技工作者敢于放手大胆去做。”王秀杰代表说。她期待未来科研评价方面有更好的政策,促进科学家从科研的目的出发,更好地合作。
       据王志刚代表介绍,近年来,通过不断出台政策,以往困扰科技人员的经费报销难、成果转化利益分配不清、院士评选不规范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使科研人员更能静下心来投身科技事业。
       王恩东代表进一步表示,高端人才引进过程中,住房、子女入学等配套政策的跟进,让科学家不仅能来,更能安心扎根。

       (来源:工人日报)


友情链接:http://www.51carfi.com/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版权所有© 四川中卫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14007264号-3    技术支持: 竹子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