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19点45分,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北斗三号首发双星在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的托举下顺利升空。火箭上面级与卫星成功分离,将其送入预定轨道。本次发射的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第一、二颗组网卫星,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进入“最后一步”。本次北斗三号首发双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第24颗、25颗卫星。
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第24颗、25颗卫星。
系统性更强,增加星间链路,形成了星星组网、星地组网的复杂系统,极大提升了系统的一体化水平。
将进一步提升1至2倍的定位精度,达到2.5米—5米的水平。
保留北斗二号短报文功能的前提下,提升相关性能。
卫星设计寿命提升至10年~12年,且首次提出“保证服务不间断”的指标。
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卫星的在轨自主完好性监测功能,这一功能对民航、自动驾驶等生命安全领域用户来说,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其全新的导航信号体制和强大的在轨重构功能,也将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
2009年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在各大系统和众多参研参试单位共同努力下,我国全面突破系统核心关键技术,完成地面验证,卫星状态基本固化。
2015至2016年成功发射5颗新一代导航卫星,完成了在轨验证。从此次任务起,我国迎来新一轮北斗组网卫星高密度发射。
2018年前后,将发射18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2020年左右,将完成30多颗组网卫星发射,实现全球服务能力。
伴随着地基增强系统、星基增强系统等相关系统建设的逐步推进,北斗系统将为我们提供天地一体化的服务体系与高精度服务。
有了北斗高精度服务,我们就可以进行车道级导航,让行车更加方便;对高层楼宇的位移监测也更加准确、及时;让消防车辆能更精准地找到消防栓进行灭火扑救等等。
目前,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销量已突破3000万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线销量已占据国内市场30%和90%的市场份额,并输出到7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30余个,应用于智能手机和其他消费类产品的国产芯片或IP核数量接近2200万。
相信,随着北斗三号的全球组网建设加速,乃至最后完成全球组网,会有更多国家、更多用户使用北斗系统,将进一步拉动北斗应用推广与产业化进程,甚至带动北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看一下北斗卫星的装配过程,让我们从这一侧面来了解一下我们的北斗卫星……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