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在上海嘉定举行的2017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致辞中表示,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是推进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参会的国内外嘉宾也一致认为,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发展升级的全球趋势,中国凭借独特优势有望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中脱颖而出。
多国看好智能网联汽车“引擎”效应
记者从本次大会获悉,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全球性的热点,英日美等国均制定了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
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在演讲中表示,目前英国有一半的车辆实现了互联,英国的目标是到2020年所有在当地生产的车辆都将实现互联,到2028年则要实现三级自动驾驶。此外,在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日本,智能网联汽车更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据野村综合研究所全球汽车业务负责人Noriyuki Kobayashi介绍,日本已具有自动驾驶巴士、自动驾驶配送的社会经验,包括软银、雅虎日本在内的多家公司已在日本农村进行了自动驾驶巴士的试验。
为何各国纷纷聚焦智能网联汽车?在业内人士看来,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提升了交通驾驶安全性和交通网络效率,更与产业升级休戚相关。智能网联汽车是电子、信息、通信技术与汽车业的加速融合,使汽车开始从交通工具进化为智能终端。这一过程中,智能化、网络化、协同技术的发展,不仅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也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造技术的突破口。
例如,自动驾驶的应用正在催动传感器的发展。特斯拉的Autopilot2.0具有8个摄像头和12个超声波雷达传感器。丰田的自动驾驶汽车上则有12颗传感器,包括1个摄像头、5个测量车速的雷达、6个探测周围目标的激光雷达。目前,已有包括上海矽杰微电子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国内外公司实现了24G毫米波雷达量产,77G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也在研发中。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础是“电动化+无人驾驶”,其背后的技术包括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GPU(图形处理器)、5G、AI(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将推动软件、算法、传感器、半导体、新一代通信等诸多产业的发展升级。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则将智能网联汽车带来的经济“引擎效应”归纳为五大方面:一是产生软件主导的实体经济,二是推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发展,三是催生新的零部件产业,四是创造出行服务产业,五是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全球主流国家都希望赢在这场产业技术升级的起跑线上。Noriyuki Kobayashi介绍,日本在国家层面制定了自动驾驶发展的路线图,在2020年实现高速公路的自动驾驶应用,并在特定区域内实现四级自动驾驶。吴百纳则表示,英国将加大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支持,并将在完善法规、建立协同测试生态、加大研发投入等三方面发力。据悉,英国已在2016年投入1亿英镑建立CAV测试基地,并将在智能网联汽车中心项目上投资超过2亿英镑。
中国打造智能网联汽车“高地”
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升级过程中,智能网联汽车有望成为重要载体和突破口。
辛国斌表示,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正是推进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
目前,工信部已先后出台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车联网和5G发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推动成立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支持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测试,并搭建了上海、重庆、北京等测试示范区。
在辛国斌看来,我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具有四大优势:一是产业基础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打下了基础;二是信息技术支撑方面,我国在移动互联网等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国际领军企业,特别是在5G、LTE-V(车间通信协议)技术上具有国际领先优势;三是体制机制上,我国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推进体系正不断完善,为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四是市场空间方面,我国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为国有品牌智能网联汽车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
吴百纳也表示,中国的汽车制造商正在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包括上汽、吉利、长安在内的多家公司已在英国建立研发中心开发下一代产品和技术。Noriyuki Kobayashi则认为,中国的优势在于有各式各样的试点项目及互联网平台的支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迅速。
据悉,上海将建设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地。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周波在致辞中表示,上海具有产业发展加快、应用场景丰富、创新要素集聚等诸多优势,下一步将以嘉定为核心承载区,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努力向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迈进。
针对当前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中存在的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问题,辛国斌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重点推动标准先行和健全法规、构筑生态和完善基础、加强监管和保障安全、深化合作和开放共享等四方面工作,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更好更快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