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智能交通事业部总工 郑纲
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智能交通事业部副总工 还斌
传统的交通集成指挥调度平台在2013、2014年的时候,其业务体系和平台就已经比较成熟,整个建设很规范化,从交通大数据角度来讲,电科在2006、2007年的时候就提出该概念,真正落地是结合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把信息中心落地成一个大数据的建设,除了大数据还尝试互联网+的方向,我们着重于两点,一是怎么利用互联网的数据,二是怎么利用互联网服务的模式提高整个交通管理的水平。
我们着眼于智慧应用角度,考虑的是能不能将业务应用场景运行更智能化,首先研究交管事件处置的可视化,其中许多并非可视化能解决的问题,比如是不是能够对事件进行自动的定位,是不是能够自动跟踪,是不是主动收集现场的信息,在处置各方不在同一个地方的时候,如何建立沟通的渠道,最终一些专业表彰的队伍如何加入到处置实践当中。可视化不是关键,而是整个事件处置过程当中,如何为处置各方提供服务。我们为一些重要的事件建立单独的微信群,但是微信群对事件处置来说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没有办法聚焦在一个问题上,我们为单独的事件建立一个微信群。同时我们把需要联动的单位自动关联进来,为他们提供整个事件处置过程的节点,最终是现在这个微信群里,不但有人,还有机器,这个机器通知人们事情的态势,甚至通过服务的方式,以自然语言的方式传递信息,以及是否要做其他智能化的决策,比如说在周边的信息板上要不要放一些信息,上下游的路口上要不要做管控等。
做完这个应用,我们适合解放管理人员的双手,解放他们的双眼,从关注百分之百的信息到20%的重要信息,解放他们的大脑,从人主动向机器下达决策指令,到机器向人提供决策环境。比如勤务的工作中强调了如何解决提供决策服务的问题,当我们发现一个特勤的应急车辆工作,同政府部门去连接,为导航规划路径,其实是一个信息化管理的思路,我们的理念是只需知道车辆发生事件的位置及态势,通过计算这些车辆可行的路径,通知警员提供保障服务,以最小的信息化提供一个合适的智能化服务。
智能应用关键点在决策上,即能不能更好的提供决策辅助的服务。把整个决策拆开来看,决策在所有的应用中是无处不在的。例如电科做诱导做了十几年,现在人们到了想把诱导打破的时代,变成需要为驾驶员提供信息的程度。考虑根据天气环境的变化主动选择不同的诱导发布信息,在商圈晚高峰时期,认为停车需求比较强烈的时候,主动在商圈周边是停车信息而不是拥堵信息。应急情况下发布警示信息,通知应急车辆要通过。节假日的时候不需要播报路况如何拥堵,而是通知人们如何选择路线会更快进入停车场。
如何做决策,智能决策,其实就是挖掘所有应用当中人需要做的选择,通过机器的推演和学习人的决策方式来为我指挥人员提供一个决策的服务环节。
每个业务应用中都有非常多提供服务决策的地方。感知于数据是不是真的支撑事实的需要?数据永远是不完备的一定会受到环境、技术、成本、质量、故障、通信的限制,永远没有完整的实时的数据。首先从城市交通管理来说,要以路口作为感知单元,在感知主要单元的情况下,把不完备的数据补充成完备的数据。需要一个体系来对整个交通的数据进行完整的分析,和实际情况拟合,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感知每一个路口及其流量。
从系统来讲,通过对于每一个路口,每一个路段,每一辆车的轨迹,每个人的轨迹进行实时的计算,才能知道实时的决策。所以建立大数据平台的时候,人们更关注的是交通仿真计算和它的应用。
交管2.0的方向是应用、决策和数据。智慧交管2.0仍然是在1.0的体系下面,在此之上发掘应用当中可以决策的东西,为决策提供完整的数据,从指挥、情报、决策、互联和运维五个方向为业务提供更好的服务。
无论多么智慧的系统,背后都需要强大的运维支撑,才能保证发挥作用,智慧云维,就是面向智能交通行业的职能云运维平台。
平台有故障趋势分析的计算,通过策略把盘阵维护交到维护单位,就会根据计划进行盘阵的检查,发现要增加扩展汇以后,通过专用的手持终端进行相关信息填报,信息到平台以后推送给信用良好的盘阵厂商,同时计算一下盘阵有没有扩展柜的备货。有两家运维商向我们提出了运维的申请,最后平台从中选择了一家运营商,通知他到某个指定的地点去进行扩展柜的安装升级,平台的运维经验丰富,所以整个过程就顺利的完成了,只用了大概10个小时的时间。不难发现,使用运维产品以后,无论从主动预警、智能维养计划和运维商的评价体系,甚至备件一个合理的布局,都使得系统的运维品质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面向智能交通行业的运维协作平台,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扎根行业,第二方面是提供平台化的服务。第一是扎根行业,目前我们市面上的运维产品,大多数都是全行业通用的产品, IT运维居多,这些产品在智能交通行业往往出现水土不服现象。比如说运维对象有外场的智能交通设备,有各种各样的私有协议。又比如说运维活动包括一些项目化的工程,运维活动的参与人员,包括系统集成商、养护经理等等,这些都是通用的运维产品,无法做到完全覆盖,这也恰恰是我们产品需要着力解决的。此外我们智能交通行业普遍采用的外围接入的方式使得通用的运维平台捉襟见肘,我们专用网络和一般的网络会有一个边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专门提出了双网融合部署的方法,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是平台化服务定位,信息化系统建成以后会安排一定的维保资金,政府可以根据平台提供的信用平分信息选择性地购买专业的运维服务,导致用户在这个过程当中选择的余地非常有限,通过平台专业运维服务商可以根据他服务历史和信用评价获得一个评分,用户通过这个评分选择为他提供服务的提供商,不满意可以随时更换。一方面确保整个高质量的运维服务,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运维服务商优胜劣汰的良好环境。在线上结算工作量,线下服务的模式正是现在电商,包括一些方面使用的O2O的模式。
作为一个运维平台产品我想分享一下我们产品在运维方面的三大理念,主动运维、专业运维和数据运维。传统的运维很多时候都是一种被动的等待故障的发生,等待故障发生以后如何快速的解决故障,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呢?比如说通过智能化的手段提前发现一些病灶,通过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避免或者减轻故障带来的不利影响呢?首先通过自主感知,自动收集业务系统和信息,采用智能化的分析对发生的故障进行告警,对可能发生的进行预判,并且采取预设的策略,通过执行脚本,重启系统发送通知等等做出主动的应对。并且通过潜在的问题,把潜在的问题纳入到下一次例行巡养,最后通过一段时间对上述算法这些策略进行全面评估,不断调整,提升预警的准确率有一个提高。
第二个理念就是专业运维,顾名思义采用专业化的手段和方法,对于运维过程当中的各种要素进行管理,运维四大要素,分别是物、事、人、识,事主要是指运维的活动,包括维护、维修等等,需要对这些活动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产品参照了业界主流的标准和模型,提供了流程导向的运维事件管理的方案。此外还有针对性的对运维人员和运维知识进行管理。
第三个理念就是数据运维的理念,现在的时代是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价值越来越被大家所认同,传统的运维停留在经验运维的层面,运维的好坏依赖于运维人员自身的积累。数据运维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将数据的采集、分析作为运维过程当中的常态化的动作,由系统自动地进行自主的完成,分析的结果又将作为指导运维活动改进的重要的依据,从而不断地提高运维的水平。
目前的服务模式有三种选择,第一种就是全托管的服务模式,全托管的模式适用于缺少运维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编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无法承担整个运维管理职能的用户,就是把这些工作交由平台管理,提供一站式的服务。第二种就是半托管的模式,半托管的模式是在全托管模式的下面,由用户自己的监控团队来负责对整个系统的养护监控,委托平台提供运维服务的模式,这种用户有更多的自主权,用户可以平台选择优质的服务商,双网融合的部署下面由于监控的职责一般都采用这样的模式。第三种模式就是基础模式这个一般都是考虑部分用户操作上面不便的,基本上就是使用平台的功能,保留现在运维的体系。
针对现在的专网客户推出向云端免费迁移的方案,协助完成数据的开通,针对新用户会提供为期三个月左右的功能适用有兴趣的用户可以跟我们联系,针对公司承揽的智能交通类项目,在工程期间可以免费获得使用权。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